服务热线:+86 18563290211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金属粉末在3D打印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5-03-08 10:26:01  |  点击率:130

一、3D打印的定义

3D打印,又被称为增材制造,这一技术自1940年由美国率先提出以来,便逐渐崭露头角。它颠覆了传统的减材制造技术(即通过去除、切削和组装原材料来加工的模式),而是采用逐层叠加材料的方法,依据三维模型数据,直接创造出与数字模型一一对应的三维实体。

二、3D打印的应用领域

3D打印技术自诞生以来,已在多个领域找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独特的逐层叠加材料的方式,使得能够依据三维模型数据直接创造出与数字模型一一对应的三维实体,这一特点在多个行业都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接下来,我们将探讨3D打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三、3D打印的产品特性

相较于传统加工方式,3D打印技术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其生产成本更低,生产周期更短,同时能够创造出传统技术难以实现的外形设计。更为重要的是,3D打印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直接依据三维模型数据即可制造出实体产品。这使得它在小批量、复杂化、轻量化、定制化以及功能一体化零部件的制造方面具有独特的适用性。

四、3D打印常用材料

在金属3D打印过程中,金属重熔后,元素以气体形态存在,这可能导致局部气眼等缺陷的形成,从而影响工件的致密性和力学性能。因此,对于不同体系的金属粉末,氧含量成为一个关键指标。业内普遍要求氧含量控制在1500ppm以下,即氧元素在金属中的质量百分比介于0.13~0.15%之间。对于航空航天等高要求领域,客户对此指标的要求更为严苛。此外,部分客户还会关注氮含量,通常要求氮含量在500ppm以下,即氮元素在金属中的质量百分比低于0.05%。

在粒度方面,金属3D打印常用的粉末范围为15-53μm(细粉)—53-105μm(粗粉)。这一范围是根据金属打印机的能量源来划分的。例如,激光打印机由于聚焦光斑精细,更适宜使用细粉,而等离子束打印机则因聚焦光斑略粗,更适于熔化粗粉。球形度对金属粉末的流动性有很大影响,球形度越佳的粉末,其流动性也越好,从而使得金属3D打印过程中的铺粉和送粉更为顺畅。

五、3D打印技术分类

3D打印技术有多种分类方式,其中一种是基于打印原理进行划分。常见的3D打印技术包括粉末烧结法、光固化法、熔融沉积法等。这些技术各有特点,适用范围也各有差异。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3D打印技术至关重要。


版权所有:吉瑞克金属材料(山东)有限公司 备案号:鲁ICP备2023025488号-1